English

“她的精神与我们同在”

1998-07-2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胡萌 叶蓁蓁 我有话说

叶兆烈同志离开她的亲人已经有半年了。走进前驻美大使李道豫的家,不难看出失去女主人的悲哀仍笼罩在每一个家人的脸上。客厅中,摆满了叶兆烈与李道豫的各种奖杯和照片,那是他们为国家、为事业追求奉献一生的真实写照。一捧百合花的旁边,摆放着叶兆烈同志的大幅半身像,那慈祥的目光,和蔼可亲的笑容,足以打动任何一位熟悉或不熟悉她的人。隔壁居室里,传来了老叶那3岁孙子稚嫩的声音,还不谙世事的他正随着电视念着英语,标准的语音不由得让我们吃惊。在我们采访李大使的过程中,小孙子不时从房间走进客厅,看到我们拿着叶兆烈同志的照片,他告诉我们:“这是我奶奶。”

叶兆烈同志的事迹在本报发表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读者纷纷打来电话或写信,表达对叶兆烈同志不辱使命、尽忠报国,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精神的无限敬佩之情。同时,他们也想了解叶兆烈同志平日的工作与生活情况,了解叶兆烈与李道豫这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家庭。为此,我们特意来到李道豫家进行采访。

李道豫是我国外交界的资深外交官。从1990年至今年初,他连续担任了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代表和我驻美大使这两个极为重要的职务。谈起他的老伴叶兆烈,李道豫充满了无限深情。

叶兆烈与李道豫是大学同学,解放初期就学于上海沪江大学。还在中学时代,叶兆烈同志就接受了进步思想并积极投身我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在上海民立女中读书期间,她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统治和白色恐怖的威胁,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上海青年学生歌咏团,表现出一位爱国青年追求真理和不畏艰险的可贵品质。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朝鲜战争爆发后,叶兆烈同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5年后因工作需要转业到北京市政府当了一名干部。叶兆烈与李道豫于1956年结婚,育有两个儿子。到1988年叶兆烈退休,她一直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是位人人称颂的好党员,好干部。

李道豫告诉我们,叶兆烈对待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认真。记得1990年6月,他要到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代表,已经58岁的叶兆烈以其夫人身份随同赴任。头一次常驻国外,又是这么重要的岗位,叶兆烈显得有些紧张:虽然年轻时专门进修过英语,平时工作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英文资料,但她很少有机会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她虽然跟随李大使参加过国内的外事活动,但只粗略地知道一些外交礼仪,而这些显然远远不够。出国前,李大使从未见过老叶如此认真如此“絮叨”:整天不停地向李大使问这问那,像个刚入校的小学生;她找来许多资料,仔细研究服饰装束怎样才能既得体大方,又能显出大国风范,同时还要节俭,因为当时的置装补助费用并不多。功夫不负有心人,赴任后不久,她那具有东方女性独特魅力的服装、仪态、风度得到了当地社交界的交口称赞,她也因此成了使馆同志们的服装顾问。

李道豫告诉我们,作为大使夫人来到驻在国以后,老叶即参加了大量的外事活动,尤其是东道国委员会组织的外交官夫人活动,老叶几乎是一次不漏,因为她知道这是广交朋友、宣传中国的最好机会。为了方便交流,叶兆烈以她58岁的年龄开始重新学习英语,一有空就读报刊、听录音、看电视。她经常受邀向各国外交官夫人介绍中国文化,举办烹饪表演。在这些活动中,她没有用过翻译,这使得她能够在自然融洽的气氛中既宣传了中国,也结识了一批美国政要夫人,与她们成了好朋友。

叶兆烈在工作上是个有心人,她开动脑筋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宣传中国介绍中国的机会。我国一级舞蹈演员刘敏随做外交官的丈夫来到我驻美使馆常驻,叶兆烈抓住这个机会,与刘敏一起策划举办了一次中国民族音乐舞蹈欣赏会,并由她亲自主持。不大的会场坐满了受邀而来的嘉宾。从叶兆烈那裁剪得当的旗袍、会场浓郁的民族装饰色彩,到刘敏那具有东方神韵的舞姿,来宾们无不为东方文化艺术的魅力所倾倒、折服。正是这次亲眼目睹,令不少对中国知之甚少的美国人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政要还在夫人的“带动”下实现了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

在我驻美使馆女同志的眼里,叶兆烈不仅仅是一位大使夫人,更多的时候是一位善解人意、慈祥和蔼的大姐,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遇到了问题、有了难处,高兴事、伤心事,人们都愿意找叶大姐倾诉;她为人坦诚、谦虚朴实、热心助人的高尚品质,得到所有熟识她的中外朋友的赞扬。叶兆烈去世以后,我驻美使馆收到了美国各界人士的300多份唁电,100多个花圈,这些无不寄托了他们对叶兆烈的无限怀念。一位政要的夫人在使馆留言簿上写道:“万分感谢中国人民给美国人民派来这样一位杰出的朋友,我们将永远怀念她那满怀热诚的心灵和慈祥温暖的微笑。”基辛格夫妇在给李道豫的信中称赞道:“叶女士是你出色的伴侣,她把热情和才华都献给了促进中美合作的事业。她是伟大的女性,美国的众多朋友都会怀念她!”

谈起叶兆烈同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坚持在工作岗位,李道豫显得有些激动:“当医生确诊叶兆烈的病情时,她的生命只有几个月了,江主席访美的日期也已临近。医生希望我尽力让叶兆烈在最后的日子愉快地生活,可她坚持要求继续工作。我心里清楚,对老叶来说,只有继续让她工作,她才会从心灵上得到最大的快乐与安慰。那时,我们真是在跟时间竞赛。我们与医生一道尽力延续她的生命,来完成江主席访美之前的准备工作。”

江主席访美前,叶兆烈饮食已经很少,体重急剧下降,每次只能走十分钟的路。但江主席访美期间,她的精神状态非常好,谈话、行事神态自若,各种长时间的活动都坚持了下来,谁都看不出她已身患绝症,生命有限。这时的她,所凭借的完全是一种精神,一股来自心灵的力量!李道豫告诉我们,江主席访美结束后不久,他和老叶也回到北京。这段时间,老叶心情非常好,因为任务已经完成,而且又能与家人团聚了。可是,没有了要做的工作,老叶的病情反而发展很快,这是他没有想到的。说到这里,泪水涌出了李道豫的双眼:“老叶的一生过得很充实,很有价值。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她都一直保持乐观的态度,与医生护士聊工作,聊生活;每次儿子带着她疼爱的小孙子去看她,她高兴得也像个孩子一样。在她逝世的前一天,我们一家人都围在一起,说我们永远也不分开。其实,老叶真的没有离开我们,她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该怎样对待工作,对待疾病,对待死亡。她的精神永远与我们同在。”李道豫的目光中透着坚毅。

李道豫表示,他和叶兆烈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中央领导同志在百忙之中非常关心叶兆烈的病情,在她回国治疗之前就打电话要求几大医院做好准备;在她住院期间,还多次打电话到医院询问情况。外交部的领导和驻美使馆的同事们也对叶兆烈的病情非常关切,他们主动承担了李道豫大使的一些工作,设法减轻他的工作压力,更好地照顾叶兆烈……“党和人民给了叶兆烈极大的赞誉,其实,她只是做了她自己应该做的。我盼望我们的各条战线都能有老叶这样一批踏踏实实工作、默默为党为国奉献的人,把我们国家早日建成现代化强国,老叶在九泉之下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